A bear approaches a visitor along a road at Brooks Camp in Katma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, Alaska.

NPS Photo / Jake Bortscheller

 

近日在新聞上看到嘉明湖的山屋有熊出沒,相信大家都是抱著一顆誠摯的心在上山,儘管山林很美好,但我們確實是山林的不速之客。遇到野生黑熊是非常罕見但不是一件可避免的事情。每一隻熊都是獨特的,他們的行為無法完全預測也都不盡相同。

 

「降低遭受野熊攻擊的最佳武器是你的大腦。當你一決定進入野熊的活動領域,它便立即被派上用場,而且在你停留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將持續地使用它。」— Dr. Stephen Herrero

但是我們可以遵守一些基本準則,這些小常識可以減輕危險與避免不必要的威脅。登山前應該先搜尋相關山林資訊,確定自己所要出發的目的地是否有相關野生熊的出沒訊息,並且做出相對應的準備。

在國內,由於臺灣黑熊數量稀少,並且臺灣黑熊的嗅覺與聽覺敏感,因此會主動避開人群,但為了我們與臺灣黑熊能夠有更尊重彼此的距離,以下幫大家準備了12個遇到熊的因應準則:

1. 避免獨攀,一個人所製造的噪音絕對比不上一群人。相對的噪音是讓熊能夠更明確偵測到人類,進而避開。
2.不要翻動熊的食物。如果在野外看到動物的屍體,不要輕易接近,因為那有可能是熊的食物。
3.若同行有小孩,不要讓小孩離開自己的視線。並且隨時確保小孩子在身邊同行。
4.若看到熊在遠處,可以大聲喧嘩並且製造一些金屬噪音,確保可以提示熊。
5.如果登山路線是固定的有步道的,請確保自己走在步道上,以降低可能遇到熊的風險。
6.逆風、流動的水域旁與繁密的樹林會有較大的機會遇到熊。在靠近相關範圍時,盡量發出噪音來警示熊。
7.確保野營用餐後,廚餘與任何食物封緊並且帶下山,避免熊循著食物的氣味與人接觸。
8.遇到熊也不要輕易丟下自己的食物帶。
9.不要塗抹具有香味的乳液或是使用香水。
10.
攜帶防熊三寶:強力手電筒、防熊噴霧器(辣椒水、胡椒水,噴灑範圍最好超過3公尺以上)、高音喇叭等護具,才能避免發生人熊衝突險境。

11.春季與夏季使熊出沒的季節。在人為活動頻繁之處,黑熊會變成晝伏夜出,民眾晚上外出務必小心,避免夜晚獨行。

12.確定不同種“熊”的習性。遇到臺灣黑熊,不要裝死、騷擾、爬樹。應該保持鎮定,觀察四周情況、緩慢離開。

黑熊通常不喜歡人類的味道也不會直接攻擊人類,在攻擊前也通常會出現一些威嚇行為,讓對方警覺其存在。

請留意熊表現出具有威嚇性的行為特徵:

*耳朵後翻、豎起背頸上的毛做出備戰的姿勢、

*頭部快速地左右晃動、發出威嚇的吼叫”嗚-”聲

*四肢重重地拍擊地面。

*熊用牠的二隻後腳站立起來,將口鼻部位抬高,這並不是一個具有攻擊的記號,而是典型的威嚇行為,表示這隻熊可能只想嚇嚇你。

如果熊將牙齒搓磨或咬合發出”啪-啪-”的響聲,則表示牠騷動不安,很有可能發動攻擊。若你接收到相關警示,你最好乖乖地照著做。任何熊只要走向你都該視為攻擊的行動,此時都應該立即撤退!

另外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臺灣黑熊的訊息,可以搜尋“臺灣黑熊保育協會”,上面有許多黑熊的資料可以參考喔。